2020-12-07 16:58:07 來源:中國青年網
【藝境觀象】
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首次聚集、過半封藏已久文物的首次展出、遼寧省博物館宋代國寶文物傾囊而出,國內十多家文博單位鼎力支持……12月2日,史上首個展現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展覽——“山高水長”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。
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極負盛名的矩陣,歷經風霜砥礪,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資源。1112年正月十六,北宋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氣飄浮,鶴群盤旋于宮殿之上不肯離去,宋徽宗趙佶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,于是欣然命筆創(chuàng)作《瑞鶴圖》?!熬驮谶@一年,唐宋八大家中最小的蘇轍去世,這八人正式退出歷史舞臺。但在某種意義上,他們也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,終于可以被蓋棺定論,其卓然成就已定為歷史事實?!边|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表示,本次展出《瑞鶴圖》意在鋪墊宋文化的底色,亦是以此表明唐宋八大家去世的時間點。
本次展覽分為“文垂千載”“德行篤定”“家國情懷”三個部分,通過書法、繪畫、古籍、碑帖、陶瓷等共計115件各類文物,從文學、人物、精神三個方向16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,帶領觀者重溫他們的文學、書法及繪畫的精湛造詣,感受他們無與倫比的藝術境界,品味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百味,崇仰他們偉岸高潔的人格力量?!端稳朔骂檺鹬迳褓x圖卷》《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》《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》《明仇英赤壁圖卷》《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》《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》《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并詩卷》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。其中,遼寧省博物館藏品84件(組)、商借省內文博機構藏品11件(組)、商借省外文博機構18件(組)、復制品2件(組)。
文學與藝術相得益彰,此次遼寧省博物館策展團隊希望能以書法、繪畫等文物呈現文學,進而向觀眾展現中國古代文學史,通過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和他們的事跡,將他們的思想情懷、家國情懷傳遞給世人。
唐宋八大家詩文名篇數量眾多,但相關傳世墨跡等文物數量鮮少,且多寡情況極不平衡。此次展出的韓愈唯一存世墨跡《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》曾有過展出,該卷全部展開長約781厘米,有大量晉唐人觀款,還有宋高宗趙構、元虞集、趙孟頫等人題跋。手卷書心為絹質,縱32.5厘米,橫54.3厘米,是東漢時上虞令度尚為孝女曹娥所立碑文,其事見于南朝宋范曄撰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,原碑已佚。因書寫于東晉升平二年,故又名《升平帖》,是現存署年最早的小楷書墨跡。此卷書心有韓愈(字退之)行楷書題名一行,其文字有缺損,有關專家經過研究考證推斷其內容為:“國子博士韓愈、趙玄遇、著作佐郎樊宗師、處士盧同觀,元和四年(公元809年)五月二十日,退之題?!?/p>
盡管遼寧省博物館的中國古代書畫藏品豐富,但用文物講述唐宋八大家的歷史,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。此次由遼寧省圖書館提供的宋刻本韓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等6部古籍,都是被藏書界視為鳳毛麟角的“天祿琳瑯”善本。
耳熟能詳的古代文學作品背后,是唐宋八大家掀起的古文革新巨浪。韓愈和柳宗元倡導“古文運動”,反對魏晉六朝以來駢體文內容空虛、形式浮靡的不良文風,提出恢復先秦兩漢的古文文風。他們求立意深刻,內容有益世道,從實際出發(fā),主張文道合一的“文以明道”。
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學史的高峰,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,兼有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雙重意義?!眹椅奈锞指本珠L關強表示,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弘揚和宣傳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、生平事跡和家國情懷,對于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,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增強文化自信,有著積極意義。
“我們發(fā)現人數眾多的普通觀眾對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很感興趣,但對專業(yè)性很強的展覽有點看不懂?!倍瓕毢裆钣懈杏|地說,“遼博收藏了很多古代的書法、繪畫作品和器物,以往我們辦的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這些文物。我們將這次展覽主題緊扣時代脈搏,貼近人民生活,不斷嘗試辦出讓普通大眾看得懂的展覽?!?/p>
除了拿出國寶級的真跡文物,遼寧省博物館將時代、作者、形制、內容、題材、風格、文本等文物背后的豐富信息進行整理,以圖文并茂的圖版形式對文物進行詳細解讀。從中國文學的源流、古文運動的背景、雄唐雅宋的風貌開始,唐宋八大家相關知識與文物展覽同步展開,八位先生的生平、形跡、關系、文章、評述等知識纖毫畢現,讓觀眾對古代文化經典的理解更加清晰。
此次展覽上,中國美術學院當代畫家葉露盈的插畫作品《洛神賦圖》與眾多古畫同臺呈現。“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覽中推出當代作品,尤其是插畫家的作品是一次探索?!倍瓕毢裾f,《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》距今已千年有余,顧愷之用繪畫的方式對《洛神賦》重新進行闡述,通過藝術虛構,創(chuàng)作出既與現實生活相符,但又不同于人間俗世的“神仙境界”??僧敶巳绾稳バ蕾p、理解古人的作品?葉露盈的創(chuàng)作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古今對話的解讀方式。
在展覽中,觀眾能深深感受到唐宋八大家之間彌漫著同僚情、父子心與師生誼。他們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,雖然都飽經滄桑幾度沉浮,但在從容與自信中,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。他們踐行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政治主張,高揚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的報國情懷,涵養(yǎng)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氣,胸懷“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”的獻身精神,終于抵達道德與人格的輝煌境界,把中華文化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。他們始終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,至今仍滋潤著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家園。
編輯:海洋